【病入膏肓成语读音以及意思】“病入膏肓”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无法救治。这个成语不仅在医学领域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引申为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下面将从成语的读音、含义、出处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病入膏肓 |
拼音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注音符号 | 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
英文翻译 | (of a disease) beyond cure; in a hopeless condition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年》 |
含义 | 比喻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情已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情况严重或不可逆转 |
二、成语详解
“病入膏肓”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年》,原文如下:
>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疾病已经深入到“肓”和“膏”的位置,针灸无法到达,药物也无法触及,因此无法治愈。后来,“病入膏肓”便成为形容病情严重、无药可救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疾病,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某种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例如:“他的错误已经病入膏肓,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1. 形容病情严重:
- 他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
2. 比喻事情无法挽回:
- 这个项目已经病入膏肓,再继续投入只会浪费资源。
3. 讽刺人固执己见:
- 他明明犯了错,还死不认账,真是病入膏肓。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病入膏肓”的关系 |
无可救药 | 指事情或人已经无法挽救 | 与“病入膏肓”意义相近 |
无药可救 | 没有办法治疗 | 同义表达 |
走投无路 | 陷入绝境 | 强调处境艰难,但非病情 |
五、总结
“病入膏肓”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最初用于描述疾病的严重程度,后逐渐引申为对事物发展状态的评价。其读音清晰易记,含义明确,广泛应用于文学、口语及书面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不可挽回”的情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