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是什么意思】“貌合神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外表看似和谐一致,但内心却各怀心思、不一致。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表面上关系融洽,实际上却存在分歧或矛盾。
一、
“貌合神离”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外表相合,内心相离”,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表面和谐、实则疏远的状态。这种状态常见于职场、家庭、朋友关系中,往往因为利益冲突、性格差异或信任缺失而产生。
该成语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现象,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重内在的沟通与理解,避免只看表面而忽视实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貌合神离 |
拼音 | mào hé shén l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字面意思 | 表面上相合,内心却不一致 |
引申含义 | 表面和谐,实际有分歧或矛盾 |
使用场景 | 人际关系、职场合作、家庭关系等 |
近义词 | 面和心不和、貌是情非 |
反义词 | 心心相印、同舟共济 |
常见用法 | 用于描述表面关系好,但实际不团结的情况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描述负面关系,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
三、结语
“貌合神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只关注表面的和谐,更要重视内心的沟通与理解。只有真正建立互信和共识,才能避免“貌合神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