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廉鲜耻意思】“寡廉鲜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廉耻心,不知羞耻,行为卑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批评那些道德低下、不讲原则的人。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寡廉鲜耻 |
拼音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释义 | 缺乏廉耻心,不知羞耻,行为卑劣。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贪夫徇财,烈士殉名,愚者贪利,智者图功,而至于寡廉鲜耻,自取灭亡。”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道德败坏、行为不端。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
反义词 | 品德高尚、知书达理、有羞耻心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寡廉鲜耻”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道德、行为上严重失范的人。例如:
- 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司利益,这种行为就被认为是“寡廉鲜耻”。
- 在公共场合,有人公然撒谎、欺骗他人,被人们指责为“寡廉鲜耻”的代表。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寡廉鲜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评判,更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对“廉耻”的重视,就容易滋生腐败、失信等现象。因此,弘扬正气、倡导廉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四、结语
“寡廉鲜耻”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伦理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底线,更不能丧失基本的羞耻感。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