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啥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制度或事物,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方法。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强调的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抱残守缺 |
| 拼音 | bào cán shǒu quē |
| 出处 | 出自《汉书·刘歆传》:“今学者多言无为,而不知其本,徒守残缺,不能通变。” |
| 释义 | 原指抱着残破的瓦罐,守着缺角的陶器,比喻固守旧有、不求改进。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
| 近义词 |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
| 反义词 |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说明 |
| 工作场合 | 老员工坚持老方法,不愿学习新技术,被评价为“抱残守缺”。 |
| 教育领域 | 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拒绝引入新教学理念,容易被批评为“抱残守缺”。 |
| 社会现象 | 某些传统行业对新技术抵触,导致发展缓慢,被称为“抱残守缺”。 |
三、延伸思考
“抱残守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意味着稳定和安全,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落后和被淘汰。因此,鼓励人们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接受变化,积极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结
“抱残守缺”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成语,主要用来批评那些固守旧有观念、不思进取的人或行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变化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避免因循守旧而错失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