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拼音】一、
“强词夺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明明没有道理,却硬要强辩,试图用不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争论中故意歪曲事实、强行辩护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强词夺理”多用于形容一些人面对质疑时,不承认错误,反而找借口或编造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的行为。它强调的是逻辑上的不成立和态度上的固执。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下面将从字面意义、出处、现代用法以及拼音等方面进行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强词夺理 |
拼音 | qiǎng cí duó lǐ |
字面解释 | 强:勉强;词:言辞;夺理:抢夺道理。指没有道理却强行争辩。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强词夺理,其心不正。”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在争论中无理取闹、强辩的行为。 |
近义词 | 无理取闹、强辩、狡辩 |
反义词 | 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心服口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描述某人明知自己错了却不愿承认,反而找借口。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
成语性质 | 贬义词 |
三、结语:
“强词夺理”虽然表面上看是“有理”,但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逻辑和诚实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理性与尊重,避免无理取闹,才是更值得提倡的态度。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表达和交流中更加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