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尚书·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意思是:残害、浪费上天赐予的万物,损害百姓的利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资源的浪费或对事物的破坏行为,带有强烈的贬义。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暴殄天物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含义 | 残害、浪费上天赐予的万物,损害百姓利益。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批评浪费行为。 |
近义词 | 浪费资源、挥霍无度、糟蹋东西 |
反义词 | 爱惜资源、珍惜财物、节约使用 |
用例 | 他随意丢弃食物,简直是暴殄天物。 |
二、成语详解
“暴”意为残害、损害;“殄”意为灭绝、消灭;“天物”指的是自然界的产物或上天赐予的物品。因此,“暴殄天物”原意是说残害上天所赋予的万物,后来引申为浪费资源、破坏事物的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珍惜资源、随意浪费的人和行为。例如:
- 餐厅里大量食物被扔掉,这种行为就是暴殄天物。
- 有些人把珍贵的书籍当作废纸卖掉,也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表现。
三、成语的文化意义
“暴殄天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其价值,不应随意破坏或浪费。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环保意识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四、总结
“暴殄天物”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对资源的珍惜和对自然的敬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浪费,尊重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资源,做到合理使用、适度消费,避免成为“暴殄天物”的行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