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严选问答 >

百姓的雅称和别称

2025-09-20 12:37:39

问题描述:

百姓的雅称和别称,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12:37:39

百姓的雅称和别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姓"一词常用来指代普通民众。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或文学作品中,"百姓"也有许多雅称和别称,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的变化。

以下是对“百姓”的常见雅称和别称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

“百姓”在古代汉语中多指普通民众,与“士人”“官吏”等阶层相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百姓”的称呼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文雅或带有特定含义的别称。这些称呼有的出自诗词典故,有的源于民间俗语,还有的是官方或文学作品中的用法。了解这些雅称和别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二、百姓的雅称和别称(表格)

雅称/别称 含义解释 出处/使用背景
黎民 指普通民众,常用于古代文献中 《尚书》、《孟子》等古籍
百姓 最常见的称呼,泛指普通民众 《史记》、《汉书》等史书
布衣 指平民百姓,因穿布制衣服而得名 《史记·陈涉世家》
平民 指无官职、无特权的普通人民 《后汉书》、历代文言文中常见
老百姓 口语化称呼,强调“大众”之意 现代口语及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乡民 指乡村中的普通民众 多见于地方志、小说等
庶民 指非贵族的平民阶层 《周礼》、《左传》等典籍
草民 指无权势、地位低下的平民 文学作品中常用,带有自谦意味
小民 强调个体的微小与平凡 古代文人常用,表达对百姓的同情
闾里 指居住在街巷中的平民 《战国策》、《汉书》中出现
市井之民 指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百姓 多用于描述商贾、手工业者等
编户 指户籍登记的普通民众 古代赋税制度中使用较多

三、结语

“百姓”的雅称和别称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通过了解这些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以及人们对于普通民众的态度与看法。在现代,虽然“百姓”一词依然常用,但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