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原意是:在东方得到了某样东西,却在西方失去了另一样东西。比喻在这个地方有所收获,在另一个地方却有所损失。现在常用来形容虽然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或利益,但在另一方面却付出了代价或失去了某些东西。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原意 | 在东方得到,而在西方失去 |
现代含义 | 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但在另一领域付出代价 |
使用场景 | 描述得失并存、平衡关系的情境 |
近义词 | 得不偿失、顾此失彼 |
反义词 | 全面发展、两全其美 |
二、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最初用于描述战场上的胜负得失。比如,一方在东边取得胜利,却在西边遭遇失败,整体上并没有真正占到便宜。后来引申为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结果,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看似有收获,实则有损失的情况。例如:
- 一个人为了事业放弃家庭生活,表面上获得了职业成就,但失去了亲情陪伴;
- 一个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牺牲产品质量,虽然销量上升,但口碑下降。
这些情况都可以用“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来概括。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分析利弊、评价决策后果、表达对得失的思考。
2.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于无关紧要的小事,以免削弱成语的严肃性。
3. 搭配使用:可与“鱼与熊掌”“权衡利弊”等成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取舍,做到平衡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