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的意思】“耿耿于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持续牵挂或难以释怀的情绪。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色彩,表示一个人对过去的事情一直记在心里,无法放下。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耿耿于怀 |
拼音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后人引申为“耿耿于怀”。 |
含义 | 形容对某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不能释怀,常常回想或感到不安。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不满、遗憾或愧疚,带有情绪色彩。 |
近义词 | 难以释怀、念念不忘、耿耿于心 |
反义词 | 置之度外、释然于心、一笑置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过去的错误感到懊悔 | 他因为当年的一次失误而耿耿于怀,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团队。 |
对别人的误解久久不能释怀 | 她对朋友的误会一直耿耿于怀,直到多年后才解开。 |
对失去的人或事难以忘怀 | 父亲去世后,她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 |
三、使用建议
1. 注意情感色彩:该成语多用于表达负面情绪,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2.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耿耿于怀”能准确传达情绪,但频繁使用会显得语气过于沉重。
3. 搭配得当:可与“一直”“总是”等词语搭配,增强表达效果。
四、总结
“耿耿于怀”是一个表达内心难以释怀情绪的成语,适用于描述对过去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情感波动。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生动地表达个人情绪,但也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搭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情绪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