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是什么意思啊】“假手于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后来演变为“假手于人”,意思是借助别人的手来完成某件事,通常带有不亲自去做,而是让他人代为处理的意味。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一种间接的行为方式,有时也隐含着推卸责任或利用他人的含义。在现代语境中,“假手于人”可以是中性词,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贬义,具体要看使用场景。
一、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假手于人 |
拼音 | jiǎ shǒu yú ré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释义 | 借助他人的手来做某事;指不亲自做,让别人代劳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间接行为或推诿责任 |
例句 | 他总是假手于人,从不亲自处理事务。 |
近义词 | 借刀杀人、委派他人、托付他人 |
反义词 | 亲力亲为、自行其是、独断专行 |
用法提示 | 注意语境,避免被误解为贬义 |
二、详细解释
“假手于人”字面意思是“借别人的手”。这里的“假”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借”的意思。“手”指的是“手段”或“能力”,“于人”即“给他人”。
在古代,这个成语常用于军事或政治场合,表示通过他人之力达到目的,有时也含有不直接参与、只靠他人的意思。比如在战争中,将领可能“假手于人”来执行某些任务,以减少自身风险。
在现代生活中,“假手于人”更多地出现在工作、管理或家庭事务中。例如:
- 公司经理把任务交给下属完成,自己不亲自处理;
- 家长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而不是自己动手;
- 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这些情况都可以用“假手于人”来形容。
三、使用建议
1. 注意语气:如果用于正式场合,应保持中性;如果用于批评他人,可能会显得带有指责意味。
2. 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
3.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在日常口语中,否则可能显得生硬或不够自然。
四、总结
“假手于人”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广的成语。它既可以表达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暗示某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并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语言价值。